电力市场交易一直是电改的要点之一。从2010年在全国首批开展电力直接交易试点,2014年国内首个大用户直接交易平台建成投运,到2016年安徽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作为电力体制改革重要标志的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安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7年间,安徽且试且行,以“电力市场化交易”驱动电改,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交易主体市场竞争意识等方面成效显著。
构建电力市场体系步伐加快安徽是能源大省,两淮地区是重要煤电基地。近年来,随着皖电东送工程的相继竣工投产,两淮地区电力外送瓶颈被打通,能源资源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优化配置的格局已实现。特别是2013年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交流特高压线路的投运,将皖电东送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彻底解决了皖中和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负荷紧张的矛盾。
在安徽,皖中和沿江地区的工业基础相对较强,是安徽省内传统的电力负荷中心。随着“一轴双核两翼”的皖江城市带逐步崛起,以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京东方集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规模以上企业加速发展,他们对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呼声较高。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安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必须有效控制污染源,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同时,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的呼声更加强烈。
2009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批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全国首批电力直接交易试点。2010年5月10日,两家公司在合肥签署直接交易试点合同。
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加快构建有效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的能源价格,转变能源监管方式被列入总体思路。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基于省情的现实需求,从2010年开始,安徽省电力大用户直接交易工作逐渐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建设至关重要由于安徽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经验、相关各方协作较好,2013年年底,安徽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作为在交易平台上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的试点省份,并着手建设大用户直接交易信息平台。
交易平台需要对现有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功能开发,在国家电网公司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建设任务的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平台建设小组按照系统实用、开放和可扩展的原则,开发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支撑大客户直接交易业务开展。
同时,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多专业协同,深入研究直接交易各项政策规定,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研究优化用户注册、市场竞价、计划结算等直接交易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制定风险防范具体措施,及时向政府职能部门提出有关政策、规则等建议。
2014年4月28日,经过3个月的紧张建设和1个月的模拟运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安徽试点工程上线运行,这是国内首个正式投入运营的大用户直接交易平台,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当天,安徽全省共有神皖集团、皖能铜陵、华电芜湖等18家发电企业,铜陵有色、马钢股份等5家电力用户通过交易平台开展了直接交易,共计成交52亿千瓦时,平均降价为26.3元/千千瓦时。其中,双边交易成交电量为46.6亿千瓦时,平均降价为25.8元/千千瓦时,集中交易成交量达5.4亿千瓦时,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集中直接交易市场,降价为31元/千千瓦时。
在相关省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思路,为促进公平准入、公开透明运作,国家电网公司搭建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是发挥市场配置能源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载体,该平台按照“统一市场、两级部署”的思路进行设计,研究开发电能交易、电能结算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与营销、计量、调度、财务、规划等系统强集成,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作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实现大用户直接交易等全业务平台化运作。目前,该交易平台已经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省(市)公司共32家单位上线应用。
在交易组织开展过程中,交易平台体现出运转高效、公开透明、统一规范等诸多优点,满足大用户直接交易准入条件的所有18家发电企业与5家电力用户均积极参与了直接交易。发电企业申报电量约为用户申报电量的9倍,有效体现了市场主体对交易的期望值。所有用户均在半小时之内完成全部申报,并在1个小时内通过系统统一对双边和集中交易进行了安全校核;集中交易电量全部由在发电成本与节能减排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超超临界机组中标。电改催生多重效应基于安徽省情和电力发展实际,以电力市场化交易为驱动,2016年5月12日,安徽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经安徽省政府同意,新组建的安徽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政府监管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非营利性机构,业务上与电网企业其他业务分开,承担交易主体申报、组织合同签订、交易结算计量等交易服务,开展市场运营分析、风险评估和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发布市场信息、提供业务咨询等。
今年6月底,在安徽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安徽省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成功组织完成了2016年度电力直接交易工作。铜陵有色、马钢、海螺水泥等261家电力用户与皖能合肥、神皖安庆、华电芜湖等25家发电企业,达成直接交易电量394亿千瓦时,减少企业用电成本约31.4亿元,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取得显著效果,以我国规模最大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京东方为例,2015年,京东方实现直接交易电量13.09亿千瓦时,全年少交电费2695万元,降低了公司近3个百分点的用电成本。2016年全年获批交易电量分别为3.95亿千瓦时、9.14亿千瓦时,预计全年减少电费支出成本6664.8万元,企业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也为企业的研发与发展增加了资金支持。
与往年相比,安徽省今年电力直接交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新突破,主要表现在扩大了直接交易范围,交易主体明显增多,将电力用户准入条件由原来的35千伏以上的大工业用户放宽到一般工商业用户,企业数量同比增加了243%。交易规模明显扩大,是2015年的2.2倍,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由去年的11%提高到23%。交易价格日趋理性,发电企业平均降价空间基本与其经营形势相符。市场影响明显提升,特别是发电企业市场意识明显增强,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积极性”也驱使企业通过管理与技术创新不断降低成本。
由于交易规则鼓励节能环保机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能效标杆企业优先成交,因此在实际成交结果中,60千瓦及以上发电机组的成交量点72%,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以神皖安庆电厂、皖能铜陵电厂3台百万级超超临界机组为例,机组中标电量达61亿千瓦时,以全省平均煤耗预测节约标煤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3万吨。145家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成交电量达204.6亿千瓦时,占总成交户数的56%,成交电量占交易电量的52%,也进一步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
2015年4月份,安徽等五省(区)被列入全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安徽省的电价水平方案,并将此作为电力市场化交易主体的政策依据,有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以此为契机,今年以来,安徽省物价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安徽省商业用户先后降低了8.69分,参与直接交易的工业用户降低1.87分,预计总共降低53.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工商业企业的发展。